阅读历史 |

分卷阅读59(1 / 2)

加入书签

一算时间,人家现在是长沙太守,荆州那边肯放人给你就怪了。”

曹操闻言,咬牙切齿道:“又是该死的大耳贼。”

“他怎的这样好运气。”

刘备火烧屁股一样站起来大喊:“快快,赶紧把张神医请来!”

孙权那边催了好几次,要求刘备既攻打下了益州,赶紧归还他荆州四郡(武陵、长沙、桂阳、零陵),刘备暂时还不想破坏和东吴的结盟关系,正考虑要不要依言送还四郡给对方。

接着天幕一出——

得,还什么还!

放跑了张仲景,他做梦都会哭死!

毫不知情引起双方争斗的张仲景,精神烁烁地望着天幕中模样更加年老的自己。

这种看到自身未来命运的感觉十分奇妙。

【张仲景年老后辞官还乡,准备退休的那一日正值冬日,冰天雪地,寒风刺骨,他在白河边上看到有许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,因为寒冷,耳朵都冻烂了。

张仲景看到这样的场景内心十分难受。

他心想着这些冻烂耳朵的人,研制出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。

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,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,再用面皮包好下锅。

煮熟后,面皮的样子像耳朵,又因为功效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,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“娇耳”,他叫徒弟在空地搭了个棚子,为穷人舍汤。

人们喝了汤,浑身发暖,两耳生热,就再也不会把耳朵冻伤了。】

曾经喝过娇耳汤的百姓们望着天幕上的场景,再想到已经逝去

的张仲景,忍不住掩面哭泣。

张大人,我们想您!

【因为这一碗“祛寒娇耳汤”,民间从此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。

寒冷的冬天,张仲景用这种方式救治了许多受冻的百姓,饺子不仅成为一种美食,更是对张仲景的纪念和缅怀。

俗话说,人终有一死,神医也不例外。】

象征着张仲景生命的灯油即将烧干。

火光将泯的前一日,长沙人来看望张仲景,说长沙风水很好,希望他百年之后能在那里安身。

南阳人不干了,两方争吵了起来。

张仲景说:“吃过长沙水,不忘长沙父老情;生于南阳地,不忘家乡养育恩。我死以后,你们就抬着我的棺材从南阳往长沙走,灵绳在什么地方断了,就把我埋葬在那里吧。”

大家按照张仲景的嘱托,从南阳至长沙为他送葬,结果队伍走到当年张仲景为百姓送“祛寒娇耳汤”的地方,棺绳忽然断了。

两地的百姓就在这里为张仲景修建坟墓,你一挑、我一担,川流不息,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大大的,还在坟前为他修了一座庙。

【千年之后,人们把这里唤做医圣祠。】

雕梁画栋,山水悠然,红墙黑匾上,写着医圣祠三个大字。

“万世医宗”四字匾额高悬,三米高的房间墙壁上贴着数不清的竹简,其上一笔一划雕刻着《伤寒杂病论》里的医书内容,雕刻者付出的心血肉眼可见,尽显中医文化神韵。

【后人研究张仲景的医理,敬仰他的医术和医德。

“阴阳有三,辨病还须辨证;医相无二,活国在于活人。”这是一代苍生大医的真实写照。

南阳张仲景,医圣之名,当之无愧!】

天幕下一片寂静。

好半响,才有一道声音说:“什么南阳人,医圣吃过咱们长沙的水,也算是咱们长沙人了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