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分卷阅读202(1 / 2)

加入书签

如何了。

玉昭这些日子习惯了忙碌,感到充实的同时,其实也下意识地找到了一个解脱渠道。

有事情忙,便没有功夫再去担心谢岐的安危。

尽管她也知道,担心是无用的。

邻里乡亲感激她的帮助,天天给她送这送那,已报恩情。玉昭每每收下,心中总是温暖不已,这份温暖使得她忘记了疲劳,浑身又充满了精神。

飞蘅,你看到了吗?

我现在,也能帮助这么多的人了呢。

你若知道的话,一定也会为我感到欣慰吧。

今日日光和煦,玉昭见日头不错,便搬出小兀子,坐在屋外绣花。

夏光无限,炊烟袅袅,微风轻抚,不时卷入不知哪里来的莫名花香,沁人心脾。冬青与她同坐一边,笑嘻嘻地托腮看着天上云彩。

又经过了一个月,定州的时疫慢慢遏制了下去。玉昭久居院中,从一开始听到的惊慌哭喊,到现在从院墙传来的越来越多的笑声,心中便有了分明。她终于清闲下来,有时间坐下来晒晒太阳,做一些闲事。

尉迟信倚在一颗老槐树上,啃着一个邻里送过来的苹果,时不时往她们的方向斜乜一眼。

尉迟信与她们住在一处,玉昭起先还不习惯,处处小心避讳着,后来见他安分守己,一举一动根本不把她们放在眼里,这才慢慢放下心来。

冬青进屋拿东西,见她走开,他看着坐在日光下的娟秀身影,扬声道,“喂。”

她安安静静地坐在原地,低头绣着手中的花样,闻言抬起头,淡淡看向他,阳光透过院外细碎的枝叶,落到她的脸上,有一种令人不忍移开视线的静谧之美。

他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,“你的家乡在哪里?”

穿针引线的纤纤玉手顿了顿,轻轻道,“杭州。”

“杭州?”尉迟信问道,“那是个什么地方。”

“杭州属于江南地带,气候温润多雨,有诗有云:江南可采莲,莲叶何田田。繁荣富庶,不亚于长安。”

“是吗?”尉迟信道,“听起来,跟西凉倒是两个极端。”

“你可曾听说过西凉?那里的大漠一望无垠,风沙肆虐,终年干旱无雨,入目皆是大片的仙人掌和胡杨林,天空中翱翔着雄鹰,只有最顶天立地的男儿,和耐得住寂寞的骆驼,才能够适应那里的生存。”

“我曾经去过很多地方。”尉迟信道,“可是再也没有哪一处像西凉一样,令我念念不忘。”

玉昭慢慢放下绣棚,问道,“西凉的人,都是如你这般吗?”

尉迟信冷哼,道,“我们西凉人黑白分明,敢爱敢恨,一旦沾染上了,便是不死不休。”

“那也都同你一般,恩将仇报吗?”

尉迟信这才明白她是在欲扬先抑,嗤笑一声,道,“我若真的是恩将仇报,此刻时刻,你还能好端端地坐在这里,与我说话吗?”

玉昭不欲与他在此事上多费口舌,将目光望向远方,忽的一朵花飘到了她的眼前,她伸手接下,不禁轻声道,“我还从没有见过白色的石榴花。”

尉迟信不屑,“石榴花有什么好看的?”

“石榴花是属于夏天的花,到了秋天,便渐渐败落下去,多数以红色为主,远远望去火红一片。”

“大多数人都只知道酸甜宜人的石榴,却不知与它同根相生的石榴花,其实不逊于任何花朵。”玉昭慢慢解释道,“我倒是很喜欢石榴花的品性,它盛开在最轰轰烈烈的季节,虽是微不足道的花朵,却是敢于与百花争奇斗艳。”

“如果做人也如石榴花一般,生如夏花之绚烂,轰轰烈烈一番,那也算是不留遗憾了吧。”

尉迟信不语,沉默了半晌。随后便懒懒起身,出了院子,哐的一声关上了院门。

等他再次回来,已到了后半夜。

玉昭从床上惊醒坐起,掀开窗户,便看到尉迟信摇摇晃晃地进了院子,即使隔着很远,仿佛也能从他身上闻到不知在哪里沾染上的胭脂酒气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