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237(2 / 2)
否则怎么会看什么都像是在看陌生的国度?
像是海市蜃楼。
“这些啊,可是托了七贝勒跟七福晋的福,听说是那个新式学堂无意之中弄出来的。
“新式学堂?”
长东发现这些疑惑就跟一根藤上长着的葫芦似得,接二连三没有尽头。
他缠着管事把这段时间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讲了一遍,还是忍不住觉得脑袋晕乎。
这……
翻天覆地的变化?真的是他的国度吗?
不仅是长东觉得迷糊,连一同跟着回来的船员也有些不敢相信。
一整天都在广州城里面四处走,发现城里面的生活真的如管事所说,稚童朗朗读书声,大街小巷都规划得完整,田野里面种着茂盛的农作物。
有些百姓的日子还
是很痛苦,可大家的脸上多了几分从容,不再像是从前,要担心哪日农作物颗粒无收,饿死在这片土地上。
长东看着街上无论男女老少,都有人揣着书走,心生敬畏。
他识字不多,后面被七贝勒送到泉州,在那里接受水兵的训练。
读得更多的是兵书,对于四书五经仍然不理解。
长东踌躇片刻,最后还是走上前与一个商贩搭话。
因为就他曾经的见识,路边摆摊的商户大多也只是启蒙,会些简单的算术,更深的便不会了。
可现在商户捧着书在看,摊子上有客人来了才放下书照看,怎么敲都和以前的商贩相差甚远。
商贩瞧见长东过来,连忙将手中的书放下,满面笑意地看着长东,“这位客人可是要买香囊?”
“嗯,要的。”长东作势在摊子上面挑选了些许,而后发问,“你这是在看什么?看得如此入神?”
“连生意都不做了?”
“害,一看就知道客人是刚来我们这吧?小地方来的?消息不够灵通吧。”
商贩微微得意地将手中的书展示给长东瞧,“这是外商部统一售卖给我们这种商贩的书册,里面介绍了主要的几种交易手段,还有不少具体的商贸案例给我们参考。”
“听说是新式学堂那批学子的练笔之作,可里面的例子通俗易懂,可比那些之乎者也好听。”
商贩自言,他对那些之乎者也一看就头晕,唯有这本书,里面的用词非常简单,案例通俗易懂,讲了例如倒卖和差价,以及各种不合法律的商业手段。
“如何应对,报官,这一套流程都清晰明了。现在做商贩的谁不是人手一本?”
长东闻言,忍不住咋舌,“那这新式学堂跟外商部又是什么?”
“嘿,你这话说的,新式学堂就是学堂呗,以前达官贵人读的那些叫国子学,太学,我们这些小老百姓自然是难进。后来出了新式学堂,你若是想学,去便是了。”
“那地方不以考功名为主,但成绩好的也能够被达官贵人们看中,挑选去为自己做事。”
“只是毕业难啊,听说有一批皇亲国戚在新式学堂里面考试没过,被发配到蒙古剃羊毛了。”商贩压低声音,“我在京城的亲戚说,如今他们还没从蒙古回来呢。”
长东:“……?”
经过十几日的探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