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分卷阅读235(1 / 2)

加入书签

的警笛声。

太子妃并没有将新式学堂当成政绩在做,而是期望着这所学校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独属于自己的色彩。

四书五经,诗词歌赋的见解在女子之中,没有人会比三福晋更为精通。

曾因为各自身处位置不同,而可能在政治上面有所争斗的两人,在面对女子求学时,都往后退了一步。

不想多出力的三福晋最后还是成了女校的诗经的讲解者,她不经常去学校,但每次上课都人满为患。

宝敏在家中将手中仅有的各种农作物传播出去,好在有国家报纸跟胤祐各地推广种植打出来的名声,原先还要补贴钱才能够推广出去的农作物,现在成为了农民们极力追求的东西。

私人农庄无法承受住这么大量的需求,宝敏连忙去信给胤祐,告诉他——“准备将庄子上面出售农作物种子的事情挪到农部。”

农耕大国,种子掌握在私人手里面自然不可行,宝敏担心自己要真是将所有的种子都攥握在手里面,要不了多久就有人给康熙写奏折告状。

与其这样,不如扔到农部,农部的各位爱怎么做怎么做。

不过转移给农部的种子和秧苗大多是先前已经成熟散发出去的,至于后头从系统里面掏出来的种子,还攥在手里面。

宝敏并没有要将这些种子全部都放到农部的意思,而是准备等到出海的航船回来。

那个时候才好将自己从系统里面掏出来的种子掺和到里面去。

下桃县有了前半年的成功,现在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养殖加农耕为一体的生活模式。

而在下桃县不远处的工业区,现在也形成了不小的规模,除了大大小小的纺织厂,后续更是将一条龙的布料织染都放到了那边。

宝敏看着账册上面源源不断进来的钱,又很快将这些钱投资到别的产业里面。

例如儿童启蒙常用的铅笔,铅笔虽然看着简单,但是在清末后期铅笔仍要从海外大量进口,

让国外吃尽了甜头。

只是这次宝敏并没有自己出面开设工厂,而是跟太子妃合作。

太子妃在改造女子新式学堂过后,觉得慈幼院的孤儿们也应该接受教育。

不仅如此,出现在民间的蒙学教材吸引了她的注意力,使唤人买回来,拿回来给格格和十五阿哥启蒙,效果要好于皇子学请的夫子。

太子妃自己琢磨许久,才让人去探求蒙学教材背后的推广者是谁。

最后找上了宝敏。

太子妃将自己的想法告知给宝敏,“民间的孩子不求多读书讨论政治,但基本的识字还是应该有的。尤其是近几年了,京城中出现的外国人越来越多,难免有些人不懂被他们蒙蔽了双眼。”

宝敏点头,“我们这些读书识字的尚且都会受到外界的蒙蔽,更何况子民呢?”

※ 如?您?访?问?的????坁????佈????不?是??????μ?????n??????②?5?﹒??????m?则?为?山?寨????点

“你说,外面来的那些外国人,从他们嘴里面说出来的话,真的百分百可信吗?”宝敏知道这个时间点,外国大陆上正在疯狂激进地进行革命,甚至产生了不少先进于后世的科技。

继续“一叶障目”下去,就算她如今有系统帮助,能够追赶上,那后面呢?

太子妃轻捧着茶杯,轻呡一口,朝宝敏摇摇头,“都要听皇阿玛的意思。”

太子妃知晓宝敏是何意思。

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。

但这个世道,仍然是皇上当权,她们说的不算。

宝敏知晓太子妃想要努力地将读书写字推广下去,哪怕是常用字也好。

可是笔墨纸砚都很贵,纸还能够用些劣质的草纸代替,这样拨款的时候也不会得到反对。

可笔呢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