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分卷阅读200(2 / 2)

加入书签

在权贵们的嘲笑声中,曹雪芹体会到了何为世态炎凉。】

古人不讲民主法律,也不会把父母和儿子的罪分开看待,所谓父债子偿,曹頫欠的债就该曹雪芹还。

可见天之骄子零落成泥,有善良者忍不住怜悯:“还是个孩子呢,真可怜。”“事全推到孩子的身上,长辈不做人哦。”

山阴公主染着豆蔻的红指甲点了点唇,瞧着曹雪芹苍白的侧脸,不免有些心疼,哎呀,她的后院里还没有过这一款呢。

以弟弟的漂亮脸蛋,纵使不肯依她,她也会好吃好喝地供着他,让他安心做文章。

一群臭男人,真没眼光。

世家族长们警醒,瞧啊!子孙不争气,落得就是这般下场!

各家的纨绔子弟迎来一轮新的暴打。

捂着开花的屁股,纨绔子们怨气冲天,不服气地辩解:“我看曹雪芹很争气啊,下场还不是一样惨,叫小爷上进,不如爹你少做点贪赃枉法的破事.....”

“孽障,你说什么!”

康熙初年,曹家鸡飞狗跳。

曹寅手持鸡毛掸子,追着弟弟曹宣暴打:“我打死你个不成器的,教出来什么玩意?”

“爹,我知错了爹!冤有头债有主,要不您去打我儿子吧!”曹宣痛哭流涕。

曹寅冷笑:“你儿子还没出生,等出来,老子把你俩一起扒皮。”

曹宣惊恐地抖了抖。

【曹雪芹因为家中之事受尽了旁人冷眼,可他才华散发出的魅力依然吸引到了一些知心好友,他们并不介意与身为罪臣之子的曹雪芹来往,其中便有宗室出身的郭敏和郭诚两兄弟。

郭敏和郭诚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的五世孙,出身显贵,在雍正时期家族已经边缘化。

兄弟二人欣赏曹雪芹放达不羁的性格,敬佩他的才学,经常和他一起讨论文学时事。

郭敏现存的三篇诗词作品全部与曹雪芹有关,弟弟郭诚也在后来写下《寄怀曹雪芹》,在诗中写到:“当时虎门数晨夕,西窗剪烛风雨昏。”深切怀念好友在世的时光。

曹雪芹复兴家族的期望落空,很是颓废了一段日子,他纵酒狂歌,居无定所,移居到北京西郊,靠着卖字画和郭家兄弟的救济为生。

敦诚不忍好友如此堕落,作诗安慰他:“劝君莫弹食客铗,劝君莫叩富儿门,残羹冷炙有德色,不如著书黄叶村。”

既然仕途的路走不通,那便尝试著书吧!以你的才华,何愁没有前路呢?】

天幕下。

曹雪芹心中百感交集,他望向敦诚,认真道了一句谢谢。

敦诚脸皮薄,听了曹雪芹的道谢微微羞燥。

“没、没什么好谢的。”

“雪芹你安心写书便是,我和兄长永远是你的后盾!”

王公孙子们嫉妒得嘴脸都扭曲了。

可恶,早知如此,当初他们就该放下傲慢和破落户......哦不,和曹雪芹交往,那现在有好名声的就是他们了!

【曹雪芹听进了敦诚的意见,他开始回忆过去的红尘,将那些幻灭的感伤,他品尝过的炎凉冷暖,他所有的情感熔铸进小说里,披阅十载,增删五次,写出了《红楼梦》。

《红楼梦》起初叫《风月宝鉴》,在早期流传的抄本中读者称其为《石头记》。

直到乾隆四十九年,一位叫梦觉主人的神秘人将书题为《红楼梦》,人们认为此书名更能反映小说内容。

凝成紫塞峰前泪,惊破红楼梦里心,《红楼梦》以贾史薛王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,宝黛的爱情悲剧为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