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分卷阅读185(2 / 2)

加入书签

“父亲,我是不是又做错事了。”

听到刘禅的话,刘备叹息一声,搂住了他,“没有,你做的很好。”

君臣不相负的人,又岂止他和军师。

以刘禅当时在魏国的境地,保存姜维密信一事一旦被人揭发可是谋反的大罪,但他依然保存了下来,保留了姜维忠诚的凭证。

刘备略感欣慰,孩子能力是差了点,品性却没得挑,若他能打下一个太平天下,阿斗或许能发挥得更好,至少也是景帝那样的守成之君。

更远时空的姜维,目光落在那封古朴的信件上,喉咙干涩,说不出话来。

无数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,有落寞于自己兵败身亡,有感动于刘禅偷藏信件,有一切尚未来得及发生,他还有机会拯救汉室的庆幸。

姜维的瞳孔里燃起熊熊火焰。

再来一次,他依旧会做出同样的选择。

他是丞相的学生,继承了他的遗志———振兴汉室,虽死无悔!

许都。

“刘备啊....”曹操摩挲着下巴,他很早对刘备就有了警惕心,几次三番想置人于死地。

刘备和他不一样,和其它诸侯们也不太一样,不为钱不为利,这样的人在乱世里太特殊了。对方身上有着一种曹操不了解的东西,让他潜意识视其为大敌,连当年几乎一统北方的袁绍都没带给过他这种感觉。

直到后来天幕出现,曹操这才搞明白刘备身上的东西是什么,那是一种名为理想的事物。

是他带着几万骑兵南下准备屠杀徐州城时,男人率着可笑的几千兵马螳臂当车。

是他被追杀途中,优柔寡断地带上十余万的襄阳百姓渡汉江,最后被他派去的兵马追上。

即使刘备地盘小得可怜,也有一大堆英雄豪杰愿意追随他,有关羽、庞统那样的人物为他赴死。

曹操给关羽请封侯爵都动摇不了他对刘备的忠心。

曹操轻扯了一下嘴角。

曹丕:“父亲您在想什么?”

“为父在想,我能有今日,多亏了刘玄德。”

官渡之战的惨败,让曹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,从头到脚,彻彻底底地——

抑制豪强,屯田改革,兴修水利。

见他做完这一切后河北人心大涨,曹操方才明白他过去差在了哪里,为何南方的士族子民始终不肯依附他,为何刘备一穷二白也敢与他争。

曹操举起一杯浊酒遥对南面,算作行礼。“敬——孤此生最大的对手。”

汉中王刘备!

元朝末年。

与施耐庵隐居在兴化的罗贯中嘴唇抖了抖,一种电击般的颤栗沿着脊椎涌上大脑。

这是他将来能写出来的故事?

仿佛站在山脚下,看到了山巅上的自己。

群山浮出迷雾,深海咆哮。

他伫立在高峰之上,身影如延展的天空,俯视过去的他。

【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,乱世频现,为何只有三国被世人津津乐道?这一时代,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交织,道义的界限模糊又清晰,忠诚与背叛,智谋与诡计,孝道与廉洁,它们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中闪耀,铸就了大汉最后的辉煌。

而罗贯中是将那个乱世推到巅峰的人,他写活了三国,诠释了何为华夏民族风骨,不仅是简单地叙述一段历史,更重要的是留下了永不落幕的英雄情怀。

这就是为什么后人如此喜爱三国。】

各时空的小说家对着天际画面失神。

他们写文章和杂言从来没想过能这么写,以纷争的历史进程为主线,以王业兴废为焦点,把百年间纷繁复杂的事件与人物群像组织在一起,环环紧扣,层层推进,雅俗共赏,使上流与平民都能从书中找到共鸣。

如井中蛙窥天上月,一粒蜉蝣望青天。

作为同行,他们清楚罗贯中此举难度有多高,震撼于他的文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