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分卷阅读151(2 / 2)

加入书签

“阿弥陀福,”僧一行双手合十,几个问题一个也没回答。

“天机不可泄露。”他笑道。

【李隆基专程召一行进宫,不只是为了问他的命运,还有另一件重要的大事:

修订历法。

朝廷旧历几次预报日食不准,民间渐渐产生了一些流言,李隆基听闻僧一行擅长天文,于是请他来主持修编新历。】

※ 如?您?访?问?的???坁??????????不?是?ì????u?????n???????????????????则?为??????????点

【修历法是造福民生的好事,僧一行欣然应允,开元十一年,他与另一位工程专家梁令瓒共用三年时间,打造了一架黄道游仪。

仪器可用来观测日月星辰星的位置和移动情况,通过观测,人们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化规律。

同时,僧一行设计了水运浑天仪。水运浑天仪是一种利用水力驱动、能模拟天体运行并测定时间的精密仪器,它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了创新,相较于汉代张衡的设计,此浑天仪更加精巧复杂,在测定朔望、报时等方面准确无误。

该浑天仪上设置了两个木人,借助齿轮传动,一个每刻自动击鼓,另一个每辰自动撞钟,这无疑是早期机械原理应用的杰出代表,堪称古代的机器人。

作为世界上最早问世的机械时钟装置,水运浑天仪比公元1370年西方出现的威克钟早了六个世纪。

令人遗憾的是,这台精妙的水运浑天仪在使用一段时间后,因铜铁部件磨合等原因无法继续运行。不过一行和梁令瓒凭借发明天文钟这一伟大创举,永远地载入了史册。】

望着置于武成殿前的浑天仪,沈括

啧啧赞叹:“这是天生的科学家啊,怎么就出家做了和尚呢?”

远在汉朝的张衡为僧一行的创造力感到惊艳,“通过注水激轮实现自转,不仅能呈现星宿的运动轨迹,还能精准展示日升月落等天象变化,奇妙至极!”

【一行受诏改历后,组织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天文大地测量工作。

当时测量的范围很广,北到北纬51度左右的铁勒回纥部,南到约北纬18度的林邑等十三处,如此庞大的规模,在世界科学史上都是头一次。

通过测量,僧一行用实测数据彻底否定了历史上的“日影一寸,地差千里”的错误理论,给出相当精确的地球子午线一度弧的长度,为改进历法提供了科学依据。】

唐朝的疆域图展于各时空众人的眼前。

刘彻一下睁大了眼睛。

北都护府,安北都护府,黑水都护府,安东,渤海国......

如此广袤辽阔!

见左下方标注的一块不属于唐朝管辖的地区,刘彻摸了摸下巴:“吐蕃.....是羌族统领的地区吧?”

周边的国家都打下来了,就这块还硬挺着,羌族果然是块难啃的硬骨头。

秦朝。

嬴政心想,难怪唐朝在开元后衰败得飞快,以唐朝当时的生产力和交通而言,根本无法长时间统治这般广袤的疆域。

好在秦朝的情况不一样。

匈奴,月氏,西域诸国,秦军都未曾征服。

自从嬴政获得《齐名要术》这本农业神书,秦朝大力发展生产,再有他从丧尸世界带回来的百余类种子,粮食生产量更是提到一个新高,足够支撑三十万大军挥师北上,犁庭扫穴。

嬴政很想知道,匈奴铁骑的勇猛比之他大秦将士又如何?

【开元十五年,僧一行在夙夜辛劳下,仅花了六年时间就编撰成《大衍历》,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,对科学解释天文现象、促进农业生产有重大作用。

因积劳成疾,僧一行于完成《大衍历》的那一年在登封嵩山去世。】

西京。

围着僧一行的小和尚们渐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