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65(1 / 2)
出一种名为红脚艾的草药,将其搓成细绒,用火点燃后,小心翼翼地为姑娘进行熏灼治疗。不久,姑娘脸上的疙瘩便一一脱落,没有留下丝毫疤痕。容貌恢复了往昔美丽,姑娘感激涕零地谢过鲍姑,欢喜而去。[1]
因为鲍姑采用了越秀山脚下的红脚艾绒为女子进行灸疗治疾,从此,后人称此艾为“鲍姑艾”。】
见到“鲍姑艾”的功效,贵族女子们露出了心动的表情。她们脸上也会长痘,这红艾既有这般神奇的功效,对她们保养皮肤肯定也有好处。
王太后忍不住埋怨起了汉武帝,丢义妁娘子去都是臭烘烘男人的军营里做什么,留在宫里多好啊。
军营内,义妁飞快记录红艾草的外形与作用,自言自语道:“这种红艾和我采摘过的功效好像不太一样,只生长在岭南吗 ?”
她扭过头,吩咐一旁的小兵道:“去看看能不能找些来。”
“是!”
小兵崇拜的看着义妁。
营里的士兵们一开始不屑于义妁这名空降的女医,男人打仗叫个女人来做什么,碍手碍脚的。
结果第一天,义妁就救下了两个发着高热,只差一口气便要归西的将士,第五天,她亲自上战场,冒着死亡风险抢救下了前线三十五名尚存一息,伤亡惨重的士卒。
赶路途中,脚底被磨出血泡了也不吭一声。
打那时起,全军营对这位义妁娘子的态度就变了。
在小兵心中,义妁如今就是大汉第一神医!
【鲍姑与丈夫一起跋山涉水,救济世人,多次解除百姓的瘟疫之苦。
他们是志同道合的伴侣,也是最好的行医搭档。】
天幕上出现了一张地图,标着鲍姑和葛洪名字的两个小圆点紧贴在一起,足迹遍及南海县、番禺县、广州、惠州、惠阳、博罗等多地。
二人所过之处,皆有县志府志和通史记载,老人们将鲍姑制的艾叫神艾,尊她“鲍仙姑”,民众唤鲍姑与葛洪为“神仙夫妻”。
小孩们手拉着手,快乐地唱道:“越井岗头云作岭,枣花帘子隔嶙峋。我来乞取三年艾,一灼应回万古春。”
儿音动人,童谣清脆。
这一幕让鲍姑的眼睛泛起了酸意,她右手握紧放在胸口,为人民纯粹的喜爱感到幸福。
比起“神仙眷侣”的名号,她更喜欢孩子们唱歌时快乐的样子。
葛洪笑着牵住妻子:“好啦,高兴一点,百姓唤我们神仙夫妻呢。”
“什么神仙夫妻.....不知羞。”
鲍姑羞涩地瞪了葛洪一眼,手却诚实地牵紧了他。
——除了父母,此生她最感谢的人便是丈夫,他带她走出了小小的南海,告诉她何为医,何为仁心,她从此不再浑噩地活着,找到了人生目标。
她同样感谢曾经鼓起勇气的自己,未曾选择在外人看来幸福美满的、儿女孝顺膝下的贵妇人生,作为太守的女儿,她有这个资本。
她支持葛洪,而葛洪帮她变得更好,他们互相成全。
夫妻俩甜甜蜜蜜的对视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