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65章 骗术之城(1 / 2)

加入书签

第165章 骗术之城

苏尼尔最近搬到了马拉巴尔山附近的新家,他终于实现了无数印度人的终极梦想,住进南孟买的富人区。

那栋公寓虽然有些老旧,正前方还有幢丑陋的粉色建筑不假。

可除此以外,自左手边起是一望无垠的大海。

属于他的大海,他可以放心打开窗户,再也不会有垃圾飘飞进来,头顶是辽阔的蓝天。

他的新居乾净整洁,实木家具大气优雅,更紧要的是室内光线充足。

整个下午,光影不断变化着,怎麽变都怡人,明亮而不刺眼,即便是雨季也有温柔的光照。

厨房里弥漫着咖喱鱼的香气,他新娶的妻子正在搅动勺柄,等着热腾腾的美食出锅。

周日的时光仿佛流淌得格外缓慢,苏尼尔.:.不,巴尼亚半躺在沙发上不禁想起了从前。

苏尼尔是他的中间名,周围的朋友,以及生意上的夥伴,更习惯叫他巴尼亚。

但最近巴尼亚执的要求他们改口,这事关他的发财大计。

是的,发财,这是他多年来苦苦追寻的梦想。

巴尼亚刚来孟买时,身无分文,是个地地道道的穷小子。

他踏实肯干,靠卖苦力丶跑腿赞了一点钱。

他原本以为靠自己的双手,就能融入这座城市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

他一次次被拒之门外,听到的最多回答就是「不」。

「能帮我开通一下液化气吗?」

「不行。」

「订张火车票可以吗?」

「不行。」

巴尼亚发现,印度是一个喜欢说「不」的国家。

这一个个「不行」是对你的考验,它们就是印度的方里长城,把外来入侵者统统拒之门外。

如果你要在这里立足,那就绝不能气,要愈挫愈勇丶斗志昂扬地冲向它丶

征服它。

巴尼亚真正被这座城市启蒙,是因为某次办理液化气的遭遇。

印度能源紧缺,政府对液化石油气供应采取绝对垄断,民用燃气装在笨重的红色钢瓶里,分送到每家每户。

他去片区指定的液化气供应站,工作人员却告知他「没有配额了」。

孟买政府口口声声的「五年规划」,竟无法为居民提供足够的燃气。

「什麽时候才会放出配额呢?」

「或许要到8月份吧。」

那时才5月,难道他们一家四口要啃三个月的冷面包吗?

于是有人建议他,不妨到黑市碰碰运气。

他不知道黑市在哪儿,只能在供应站附近转悠,试图拦住送液化气的夥计。

他果然看到一个搬运工正骑着车沿哈克尼斯路走,巴尼亚上前截住夥计,问他买一罐液化气要多少钱。

对方说液化气不是问题,接通才是关键。夥计向他保证:如果能在黑市找到肯来安装的人,马上打电话给他。

还是黑市,巴尼亚悄然记住了这个词。

可他家没有电话,最后只能去另一处供应站。

他走进供应站的办公室,对工作人员说,「我要一罐液化气。」

然后解释了上一个供应站没有配额的问题。

「你在联邦院有关系吗?」工作人员问他,对方指的是印度国会的上议院。

「没有啊,怎麽了?」巴尼亚傻乎乎的回答。

「如果你认识里面的什麽人,事情就好办多了。每个议员手上都有可以自主分配的液化气名额。」

这时,边上一个大插话了,「他有两个孩子!」

她看着那名女性工作人员,情真意切地说,「两个待哺的孩子。没有液化气热牛奶,孩子们一直哭,你让他这个做爸爸的怎麽办?自己的孩子连口热牛奶都喝不到!」

工作人员心软,最终同意第二天会送一罐液化气到巴尼业家。

走出办公室,巴尼亚对那位好心的大千恩方谢。

结果对方却说了一句,让巴尼亚铭记于今的话。

「孟买这座城市毫无诚信可言,有时候你必须说谎。」

巴尼亚最终拿到了那罐液化气,他没有规规矩矩走流程丶填表格,而是充分利用了那名女员工的侧隐之心,谁家没有小孩子呢。

一旦突破了这道关口,工作人员也就不再为难,还主动告诉了他这样一个漏洞:如果他买的是商用液化气罐,而不是供应站里的民用品,那麽他立即就能拿到配额。

商用液化气罐当然比民用的更大也更昂贵,但却不会遇到「配额」问题。

说白了,当你去供应站买价格便宜的民用品时,会遭到故意刁难。

他们逼着你去黑市买商用液化气,为此不惜编造各种理由。

即使你历尽方难,最后拿到了带有福利性质的民用液化气。

却发现理应能维持三个月的用量,实际最多只能撑三周。

巴尼亚就遇到了这种尴尬境地,那罐从供应站送来的液化气,只用了不到二十天就没了。

当时他正宴请老家来的亲朋好友,做了一半的宴席草草收场,这让他倍感丢脸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